第(3/3)页 这笔钱是光明正大的,朝廷认可的,是官员可以拿出来大胆分摊而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。 一千三百两是不少,可县衙上上下下也有六十人,书吏、杂役等可以少分点,那也应该给他们五两吧,毕竟辛苦这么久了,知县、县丞、典史三个人分一两不过分吧…… 这也就是县衙主簿缺额,可以少分点。 像是如此干净的捞钱的机会,这辈子估计也就遇到这么一次,你现在让我将钱给分了? 姜辉紧张地看着王云洲,祈祷知县不要答应,自己可都计划好这笔钱怎么花了,甚至都写信告诉了家人,准备给他们送钱让他们过好日子了…… 王云洲敲了敲自己的额头:“现在想想,恐怕镇国公早就料想到了这一点,所以才将一分院的价定在了五两,而不是二两或三两。这份大方背后,未必没有想过用结余的钱安抚下当地百姓。” 姜辉感觉到了王云洲的倾向,赶忙说:“镇国公总不能考虑如此周全吧,何况布政使司也明说了,剩下的钱可自用。” 赵泽呵了声:“布政使司的原文是,移民安置结余后银钱,可充库银以安民,也可于县衙内分赏。允许咱们私分,可也希望咱们能将这笔钱拿出来用给百姓。” 姜辉不甘心:“可底下的人自去年就开始忙碌,勘察田地、河道,梳理沟渠,还监督相应采买事宜,大家都盼着这笔赏赐——” 王云洲为难地踱步,最终言道:“这样吧,底下的人每人五两,剩下的一千两,我们各自留一百两,拿出七百两购粮、盐、棉布等,以寒冬将至,抚慰百姓为由,发给穷困百姓。” 直接发钱,不合适,也难以让穷困百姓感觉到多少温暖,不如直接给东西。 只要东西到了,那穷困的百姓自然高兴,这些百姓不抱怨了,那寿光自然太平。七百两,足够照顾全县的穷苦百姓了,毕竟每家每户不需要给多少东西…… 钱分了下来。 赵泽负责采买安抚百姓,这次拿出来的不是七百两,而是八百两,一文不取,全部购置了粮、布等物,安排人分发下去。 当看到衙役提着米袋、棉布登门给百姓时,两个长袍儒士站在路口,面面相觑…… 第(3/3)页